數據詳情
編號 BD00003號 多主題著錄
收藏單位 中國國家圖書館 多主體關係 BD00003號
語種及其他 漢文 首題
分類號 F1110117 尾題
文獻名 妙法蓮華經卷六 雜寫
參考號1 地003 年代 唐寫本。7~8世紀。
參考號2 105∶5695 字體 楷書。
總體數據 (7+92.3)×25.5釐米;3紙;共63行,行17字。 圖版 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001/021A~022 A。 《敦煌寶藏》,094/325A~326B。
每紙數據 01:12.4,07; 02:46.5,28; 03:40.4,28。 備註
外觀描述 卷軸裝。首殘尾脫。經黄紙。第二、三紙接縫處下部開裂。卷面變色。有墨欄。 出處
對照閱讀
敦煌原圖 對應文字
暫無“原圖”
大正0262 09/0046C12~16。 09/0047C08。 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有人求福,隨 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 閻浮提金、銀、琉璃、車璩馬腦、珊瑚、虎珀,諸 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 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 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髮白面皺,將死 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即集此眾生, 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 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 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於汝意云何, 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彌勒白佛 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 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 得阿羅漢果。」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 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 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 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 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 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 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 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 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 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 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 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有人於講法 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 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 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 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 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 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 終不瘖瘂,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 齒不垢黑、不黃、不踈,亦不缺落,不差、不 曲,脣不下垂亦不褰縮、不麁澁、不瘡胗, 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 黑,無諸可惡。鼻不匾[匚@虒],亦不曲戾,面色 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 可喜相。脣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 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 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阿逸多!汝且 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 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 修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人於法會,  得聞是經典,  乃至於一偈,  隨喜為他說,  如是展轉教,  至于第五十,  最後人獲福,  今當分別之。  如有大施主,  供給無量眾,  具滿八十歲,  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  髮白而面皺,  齒踈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應當教,  令得於道果。  即為方便說,  涅槃真實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應當,  疾生厭離心。  諸人聞是法,  皆得阿羅漢,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脫。  最後第五十,  聞一偈隨喜,  是人福勝彼,  不可為譬喻。  如是展轉聞,  其福尚無量,  何況於法會,  初聞隨喜者。  若有勸一人,  將引聽法華,  言此經深妙,  千萬劫難遇,  即受教往聽,  乃至須臾聞,  斯人之福報,  今當分別說。  世世無口患,  齒不踈黃黑,  脣不厚褰缺,  無有可惡相,  舌不乾黑短,  鼻高修且直,  額廣而平正,  面目悉端嚴,  為人所喜見,  口氣無臭穢,  優鉢華之香、  常從其口出。  若故詣僧坊,  欲聽法華經,  須臾聞歡喜,  今當說其福。  後生天人中,  得妙象馬車,  珍寶之輦輿,  及乘天宮殿。  若於講法處,  勸人坐聽經,  是福因緣得,  釋梵轉輪座。  何況一心聽,  解說其義趣,  如說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 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 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 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 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 淨。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 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 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 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爾時世尊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