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詳情
編號 BD00149號 多主題著錄
收藏單位 中國國家圖書館 多主體關係 BD00149號
語種及其他 漢文 首題 正法念處經天品之廿一,夜摩之七,卌二(首)。
分類號 F1110792 尾題
文獻名 正法念處經卷四二 雜寫 卷尾背部上端有一雜寫“之”字。
參考號1 黄049 年代 歸義軍時期寫本。9~10世紀。
參考號2 134∶6657 字體 楷書。
總體數據 144.5×27釐米;3紙;共77行,行17字。 圖版 圖版:《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003/101A~103A。 《敦煌寶藏》,101/086A~087B。
每紙數據 01:48.5,27; 02:48.0,28; 03:48.0,22。 備註
外觀描述 卷軸裝。首全尾脫。尾有餘空,文字未抄完。有墨欄。 出處
對照閱讀
敦煌原圖 對應文字
暫無“原圖”
第1張右起第1列開始 第4張左起第1列結束 共4張 正法念處經天品之二十一夜摩之七 卌二 爾時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峯第一無垢如 鏡之地。彼諸天眾。業地鏡中。自見其身。分分 明了。彼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業地鏡 中。得見自身。額中所現業果生死。如彼某時 某處某國某因某緣某退相等。一切皆見。亦 見他相當退之相。隨何者天額。中書字餘業 之相。或有生業。彼一切相業地鏡中。一切自 見。退夜摩天。若是餘業。或是生業。或身惡 業。或口惡業。或意惡業。如是因緣退已。當 生某地獄中。某餓鬼中。某畜生中。從畜生處 既得脫已。行欲放逸之所誑故業風所吹。轉 某處生。又復如是。欲過中出。彼於額上字 書畫中。一切具見。於額畫中亦如是見。欲過 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對治所謂修欲無光明 觀。不為彼欲之所能誑。又復彼欲有異對治。 謂見此色是虛妄見於如是色隨順見已。心 正觀察悕欲之心更不增長。如是如是。五境 界中。如欲過患。如是諦觀。彼天如是則無憙 愛。憙愛之心。不能為妨。不能為礙。喜愛乃 是生死種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額畫字中 一切皆見。彼既見已。若勝修身。若勝修意。彼 能捨欲。見欲過患。故知出欲。知出過已。見先 受樂境界過患。如食毒棗。今所受欲。亦如 是見。何以故。以於境界受欲樂故墮於惡道。 如是修故。捨離境界。若於額上書字畫中見 惡道業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見彼 業已。彼如是業。一切皆失。生善道業。一切皆 生。善業力故。彼諸天子如是見已。深生信心。 造作善業。如是乃至造作涅槃種子善業。若 更餘天少智慧者。其心樂欲。彼前作業。業網 自在。既見業畫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 此處後時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 是。見生處已。心不驚怖。而復更入五境界波 愛河中洗。以放逸故。行放逸行。如是天者。 不曾學來。不曾聞來。少智慧故於欲不知。不 能離欲。善法則滅。而復更作其餘生業地獄 餓鬼畜生之業。何以故。一切善業皆悉盡故。 欲所誑故。而復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中。爾 時有鳥。名為賢語。見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 業故。而說偈言。  若善牽心者  如是則得善  若隨不善者  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  如地風水火  隨所得因緣  心如是行轉  心能速疾行  亦能速疾迴  速將至天中  速令入惡道  心速疾行善  若能防護心  一切法能作  一切業能斷  一切法行主  所謂彼心是  復以如是義  故得名為心  心常求人便  皆不應信之  體性甚[懂-重+隻]動  大力不可持  須臾間作善  須臾作不善  如是作無記  其行不可測  心來不可知  心去不可識  先無後時有  已有還復無  心無有處所  和集不可得  以無身體故  不可得捉持  因緣和合故  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糞合  因緣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  一切因緣心  非一能生心  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  知心難調伏  意隨正法行  慎勿憙樂欲 彼天如是。既聞偈已。修身修意。二種修心。既 修心已。不樂境界。隨順法行。退夜摩天。復生 勝處。不離天處。若生人中。或為人王。或為 大臣。或時得種解脫種子。三種菩提。隨願 皆得。或具善業。作轉輪王。 若彼諸天。如是希有見於業相。如鏡中見。 心不調者。彼天復墮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觀此希有業畫文字果報之相。彼 則觀見若人精勤專意深心。畫如來像。若有 思信寂靜之心。如是書寫正法文典心意寂 靜。彼人生天。咽中額上。見則生信。 又復有人心無正信。或為王勅。或為他遣。或 為取物活命因緣。若書經文。或畫佛像。亦生 天中。見則不信。多行放逸。彼亦造作善業種 子。得生天中。雖見不信。以離信來離思來故。 如是無因。則無業果。如是一切。皆從因緣相 似業生。 若復有天。性憙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 欲之樂。常不厭足。復於增長無量欲山寶圍 山中。於長久時五欲功德而受樂已。共天女 眾。如是種種遊戲受樂。後離如是五欲功德 莊嚴之山。復向第三珠圍山去生歡喜心五 莊嚴之山。復